(一)母親:箱庭治療師在治療關系中
箱庭療法來自日本心理治療大師河合隼雄的貢獻,而河合隼雄的所學的來源是瑞士榮格的學生卡爾夫的創意,卡爾夫在沙盤療法創始前,曾經求學于著名的英國精神分析客體關系理論家溫尼科特。
溫尼科特以足夠好的母親、過渡性客體、包容性環境、真自體和假自體等觀點,影響了客體關系理論和自體心理學。其中包容性環境對于箱庭療法可說有重要意義,溫尼克特說:“最初,母親本身就是這個促進發展的環境。此促進發展的環境其特質即是“調適” 。
而類似的觀點包括包爾比的安全基地、比昂的包容、科胡特的自體客體,這些類似的觀點都強調了在治療時間內,治療師對于來訪者神入理解的重要性。這時候來訪者如果感受到自己身處一個安全的、被關注、被贊賞、被原諒、被容納的抱持性環境,那治療
這時候,治療師的角色就如一個母親,在容格的分析心理學來說,這被稱為來訪者對于母親原型的需要。這時候治療的進展就會自動發生。
老子:圣人無常心。以百姓心為心。
(二)禪師:箱庭治療師在治療關系中
禪的禪師所表現的是無縛的自由和平常心的睿智,他對于弟子是充滿節制的啟發式。因為真實是不可能被言傳的,因此關注態度的啟發和身教對于弟子是更重要的。印度——西藏類似禪的大圓滿傳統中早期也有非語言的持明表示傳授。箱庭療法的本質是非語言的無意識治療,這因此很類似。因此箱庭療法的過程中,治療師除了母親角色的關注包容外,陪同一起度過這些制作沙盤的時間是十分重要的,在這些陪同中許多影響和改變盡在不言中進行。山中康裕在《沙遊療法與表現療法》一書中表示:“沙遊治療最重要的是什麼?就是治療者的在場,也就是說在個案製作沙盤時,有一個專心在一旁守護的治療師存在,這本身就是治療的重點?!?br/>
或許真實本身需要治療師對于自身的觸及,而這一觸及需要自身的訓練。只有當治療師是足夠真實存在時,來訪者在箱庭中才有接觸真實的可能。而這一自然的對于“就那樣”的觸及是治療師所確信的。
有時候,這里會有教育取向的治療師會覺得,箱庭療法中似乎除了那個箱庭工具外,治療師什么都沒有干。但實際上治療師在旁邊的神入關注、和來訪者對于沙盤的共同欣賞、和來訪者的少少對話,和自己對于真實存在的“就那樣”的領悟,都會無意識中深深的影響來訪者的無意識,進而產生治療功效。
禪師明白一件事情,對于真理的開悟終究會需要弟子自己去經歷,他不是去指導,因為那樣會干擾弟子的心靈的進展,在原來的內容上去附加了新的內容,而是讓原來被附加的內容下的真實被揭示出來。而對于箱庭療法來說,也是這樣,痊愈需要來訪者自己來通過該過程來完成,真實的感受通過自己的接觸來經歷。